集团总部动态

绘就和谐新画卷——石城县大力推进惠民工程纪实

作者:沈忠斌 发布时间:2015/4/17 10:28:34 浏览次数:

      漫步城乡,一幅幅和谐画卷映入眼帘:一条条道路宽敞整洁,畅通无阻;一栋栋危旧土坯房改造完成,焕然一新;一道道水渠纵横沃野,鱼跃莲香……  7Jc赣江源报
  今年以来,县委、县政府深入推进创业、宜居、平安、生态、幸福石城建设,克服财力紧张难题,推出政府为民办实事套餐,整合资金10.8亿元用于办好100件民生实事,涵盖城乡道路、污水管网、输变电工程、就业创业、社会保障、安居工程、文化设施等各个方面。如今,这一件件牵民心、关民利的民生实事渐入酣境,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,凝聚了共圆中国梦的正能量。

    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

     “原以为最早也要到8月份才能修好,没想到4月底就全面完工了。县委、县政府推进民生项目的速度真快呀!”望着已改造完成的振兴大道,家住琴江镇古樟村的黄伟喜笑颜开。过去,每逢下大雨,路面水流成河,古樟村村民及过往人员只能蹚水而过。现在,振兴大道已完工通车,再也不用为下大雨而发愁了。7Jc赣江源报
      悠悠万事,民生为重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关注民生、改善民生、发展民生,认真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通过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,将人民群众的诉求付诸于生动实践。
  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命脉,也是做大做优城市发展空间的强力引擎。近两年来,我县按照主城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的规模,投入城市基础建设资金10多亿元,启动并完成东环路、西环路、西外路等新建主干道路,拉开城区框架,并先后建成振兴大道、防洪堤梅福段、防洪堤温仙段、东环路等11条路网改造工程。同时,以琴江河为媒介,新建赣江源大桥、兴隆大桥、温坊大桥等,启动防洪堤二期及周边改造工程,建成了集休闲、观光、旅游于一体的沿江风光带,形成“一江两岸、五纵五横一外环”的城市框架。我县先后投入2.1亿,硬化通自然村公路180余公里,完成红石咀桥、竹溪桥、王泥塘等4座危桥改造工程,彻底改变农村道路过去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一身泥”的状况。
  道路交通建设只是石城县基础设施投入的一个缩影。
  为民发展,发展为民。县委、县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,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8.5%用于民生支出,确保园林、市政、基础设施等重点工程的实施。仅今年一年,全县68个重点建设项目中,有23个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,工业新区、商业新区、行政服务区、休闲娱乐区等四大城市功能板块得到完善。还以构建赣江源头生态屏障为抓手,大力实施“森林城乡、绿色通道”建设,着力推进森林城市、森林乡村、通道绿化、特色绿道、绿色富民产业、森林资源保护等六大建设工程,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。

建设中的文化艺术中心

    社会保障情暖百姓
    社会保障是与百姓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。我县按照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管理规范、责任明确的原则,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、农村五保、灾害救助,以医疗、住房、就业为补充,以慈善救助、社会互助和临时救助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,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,让百姓得到越来越多阳光、感到越来越踏实、生活越来越有希望。
  围绕困有所助,今年以来,我县发放低保金2202..66万元。发放医疗救助金712.86万元,救助2214人次,医疗救助资金使用率达100%。临时救助239人,发放救助金24.24万元。发放失业救济金、医疗补助810万元。全县共有21747名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,发放金额590万元。
    围绕老有所养,我县多渠道筹集资金,投资近2000万元,加大三院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,新建小松中心敬老院、长天敬老院、屏山敬老院、丰山敬老院,完成了横江、珠坑、大由、高田、琴江镇等敬老院的升级改造和庭院美化、绿化。目前,全县集中供养农村五保577人,集中供养率达47.1%。集中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发放2940元,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发放2640元。今年已累计发放养老金4028万元。
  围绕病有所医,我县逐步扩大城镇职工特殊慢性病和大病医疗补助范围及支付标准,实行医疗救助与新农合、城镇医保一站式同步结算。今年上半年,我县为职工和居民发放医保保险金1300万元。
    围绕饮安全水,今年以来,我县投入4920万元用于农村水利建设项目,解决农村1362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。实施60个农村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点改水工程,解决10156人的安全饮水问题;启动县城3万吨/日供自来水扩能暨取水口上移项目,解决15600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。
  围绕脱贫致富,我县以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,大力实施政策扶贫、产业扶贫、社会扶贫,扶贫和移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2012年,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3132元增加到3556元,同比增长13.5%;贫困人口由原来的2211386867人减少到1957677312人,2012年共减少贫困人口25379555人,完成深山区移民搬迁任务794人。


建设中的城北百萝口保障房

   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
    “盖起新楼房,上学不用愁,人人能就业,看病低收费,老来享清福……”一句民间顺口溜形象地描绘出石城一派和谐温馨新景象。
  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我县在大力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的同时,以三送工作为抓手,采取新举措、新政策惠泽百姓,改善百姓住房、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生活等,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。
    民生以安居为先。我县拓宽资金来源,不断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,积极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,确保群众住有所居。2012年,我县完成保障房建设投资7456万元,建成并公开摇号廉租房887套。改造城市棚户区530户,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4343户。目前,仍有48套廉租房、448套公租房、150户棚户区改造、6184户土坯房改造正在抓紧建设当中。
  安居之后是乐业。我县积极优化创业环境,出台了技术、信息、信贷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,在城区创立了创业示范一条街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,毗邻县城南北两个高速路出口创建了500亩屏山创业园及700亩小松创业园,打造坚实的创业平台。今年以来,我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60万元,直接扶持280人创业,带动867人就业。我县还积极打造覆盖全县的就业服务网络和电子就业平台,为就业者提供政策咨询、职业指导、劳动保障等一站式就业服务,并提供城市环保、交通、绿化、农家书屋等公益性岗位。近两年,城镇职业培训9181人,园区定向培训9223人,购买城乡基层公益性岗位413个。
  教育医疗夯实民生之基。我县按照统筹规划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指导、稳步推进的原则,不断优化城乡教育网点布局,投入中小学校建资金5400万元,新(改、扩)建校舍3.5万平方米,调整学校36所,整体搬迁兴建琴江中心小学、古樟小学、江西省军区希望小学、大畲小学,还筹资5160万元依法依规收购民办石城五中建成赣源中学,有效改善城乡办学条件,让石城的孩子受更好的教育。新的县人民医院、妇保院投入使用,新建了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有1所达标村卫生室,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、保健、养生等健康服务。


七彩休闲




市民健身

    文化设施提升群众幸福感。近年来,我县把文化阵地建设列入县重点民生工程,采取上级财政扶持、地方财政配套、社会力量捐助相结合的措施,有效盘活各方资源,投资2亿多元建设文化艺术中心、体育中心、特色文化展馆等一批城市文化建设重点项目。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,完成了金圣广场、青年广场、市民公园等十多个大型文化休闲广场的建设。同时,不断加大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力度,投入2000余万元,按照一室一场一屋的建设要求,先后新建或改造祠堂、戏台等200余座,建成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70多个休闲广场。
  近年来,一个个牵系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的不断落实,也在不断刷新着新的成就和成绩:成为全省首个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,被国家住建部评为宜居宜业典范县。我县被授予中国灯彩艺术之乡称号,被国家民政部等七部委评为全国敬老爱老模范单位,还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;县人保局被省政府授予2012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高考喜获丰收,全县共有1674名考生参加高考,一本上线112人,二本以上上线人数346人。应届一本、二本上线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98.1%

51.5%

     民生连着民心,民心凝聚民力。一桩桩惠民实事高效办结,一件件民生好事恩惠群众,激发了石城干群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。今年上半年,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3.8亿元,增长10.6%;财政总收入2.5亿元,增长28.9%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.25亿元,增长30.5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.35亿元,增长12.2%;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45元,增长24.6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9元,增长13%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财政总收入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、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、外贸出口总额5项指标增幅列全市第一位。







上一篇:建群众放心桥

下一篇:大力推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